English

×

行业新闻 »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照明行业发展新机遇

日前,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密集发布。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照明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升级与新兴消费场景融合的关键领域,迎来多维政策红利。从产业集群转型、基建配套升级,到文旅夜游赋能,照明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照明产区谋新谋变

向“智造”与“绿色”突围

作为全国照明产业的核心产区,广东中山,江苏常州、高邮,江西九江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照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列为重点任务,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和平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中山古镇镇提出,要以高质量建设照明灯饰行业“五个中心”(产业、贸易、设计、信息、技术)为核心,规划建设低碳环保产业园、智能光电产业园等千亩级产业平台,并依托古镇灯博会、中山古镇文旅光影、户外与工程照明展(夏季展)等载体,推动照明与陶瓷等产业协同创新,计划推出100款联合设计的精品产品。横栏镇则聚焦智能制造,加快先进照明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搭建智慧化检测服务平台,提升“横栏制造”竞争力。

江苏常州邹区镇提出,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推进灯具加工行业专项整治,重塑绿色产业生态,呼应江苏省“深化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政策中关于产业升级的部署。扬州高邮市计划推动智慧照明等新兴产业补链延链,持续做强5大产业集群,并全力推动高新区去“筹”,加快智慧照明“四化”转型升级。

此外,江西九江瑞昌市则支持当地照明企业加快向教育照明、户外照明、商用照明等领域布局,打造中部地区光电产业制造基地。

这些举措表明,传统照明产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重构抢占产业制高点。

基建工程提档升级

户外照明需求扩容

2025年多地基建投资加码,城市更新、交通网络完善等项目持续推进,为户外照明带来结构性机遇。

在道路与景观照明方面,上海市计划完成14座苏州河桥梁景观灯光改造及内环高架路沿线亮化提升,同步推进130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照明功能。重庆市则通过“城建六大攻坚行动”推动隧道、桥梁等重大项目,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和体育公园,进一步激活道路照明需求。

在智慧城市配套上,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涵盖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等项目,智慧路灯、节能照明系统或成为城市更新的标配。

这些工程不仅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也推动照明技术与物联网、节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智能调光系统、太阳能路灯等绿色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

政策加码夜游经济

照明赋能文旅新场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夜间照明升级与沉浸式文旅场景建设,各地政府工作告积极响应,将“灯光经济”作为消费提振的重要抓手。

上海市计划打造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上海国际光影节”等标杆活动,推动“演艺+灯光”联动模式;南京市则扩大“秦淮灯会”影响力,结合非遗与科技元素,提升夜游体验。河南省通过“古都夜八点”等品牌项目,探索灯光秀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新路径。

此外,多地鼓励利用声光电技术打造数字展览、实景演艺等新业态。例如,安徽芜湖鸠兹夜游小镇通过光影技术还原徽商历史场景,甘肃嘉峪关关城则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结合激光投影技术,为观众提供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

此类项目不仅拉动景观照明、舞台灯光设备的需求,还催生智能控制系统、互动装置等细分市场,为照明企业提供从硬件到服务的全链条商机。

2025年照明行业的发展,既受益于制造业升级的“内力驱动”,也离不开基建与消费的“外部赋能”。政策层面,绿色低碳导向(如零碳园区建设)、智能技术应用(如“AI+照明”)与文旅融合创新将成为三大主线。企业需紧跟地方重点项目规划,如广东中山古镇的低碳产业园、上海的“一江一河”亮化工程等,同时加强跨领域合作,探索“照明+文旅”“照明+智慧城市”的融合模式,以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随着各地细化政策落地,照明行业有望在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中,书写从“传统制造”到“光科技生态”的转型新篇章。


    

常用链接

联系我们

上海易盛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部)

TEL+86-21-62963333

E-mall:yishengexpo@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返回顶部